據《勞動報》報道,2015年度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工作將于2016年6月30日結束。6月2日從市工商局了解到,盡管進入倒計時,但目前,上海仍有逾44.8萬戶企業未向工商部門申報2015年度報告,截至5月31日統計,有近27萬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黑名單”。
年報率同比僅增2.7%
據披露,截至5月31日,全市共有269767家企業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企業年報率69.76%,共1035392戶企業申報了2015年度的企業年度報告。這一數字較之去年同期66.06%年報率,同比僅高出2.7個百分點。目前仍有448782戶企業未向工商部門申報2015年度報告。
工商部門指出,根據國務院《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及有關規定,凡2015年12月31日前領取營業執照的企業尚未年報的,請通過法人一證通數字證書登陸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海)(http://gsxt.sh.gov.cn)抓緊時間申報年報信息。逾期未申報的,將被依法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向社會公示。
企業信用與房貸掛鉤
除了將年報公示與企業評定著名商標等掛鉤外,企業未進行年報公示,對普通老百姓有無影響?答案竟然是肯定有。房產企業失信,導致購買人無法貸款;企業失信,不但企業法人無法貸款、也可能波及員工。
記者從市工商局了解到,青浦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因在2013年度、2014年度均未進行年報公示,而在2015年7月被市工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相關規定,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與上海市稅務、銀行等部門的業務系統相對接,失信企業面臨“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制約。而青浦的這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未進行企業年報公示的行為,則直接導致了部分購房者在購買該企業開發的商品房后,無法向銀行辦理貸款的尷尬。
根據工商總局的工作要求,市工商局根據企業注冊號等進行隨機搖號,每年隨機抽取不少于3%的企業對其公示信息進行抽查。張某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某貿易公司在2013年度年報抽查中,因企業資產狀況信息填報不實,于2015年10月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楊浦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向張某解釋了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嚴重性,并告知如企業更正公示信息、向市場監管部門申請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后,方可申請銀行貸款。
而企業因未年報公示,而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則也可能直接導致自家的員工在購房時無法獲得貸款。記者了解到,袁女士和丈夫決定在長寧區購房,耗費大半年精力,終于看中一處房源并簽訂合同,卻在等待銀行放貸的中途,被告知因袁女士所在公司被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公示信息隱瞞情況、弄虛作假為由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其所在公司的不良信息直接導致袁女士的收入證明存在瑕疵,不予發放貸款。
常見錯誤多達17種
市工商局指出,在企業年報抽查中發了17中常見錯誤,其中就包括:企業聯系地址、電話不準確;企業公示股東出資信息未按章程填寫、出現股東遺漏或股東之間股權比例錯誤;沒有正確區分認繳金額與實繳金額,在認繳制資金未到位情況下,錯將認繳金額寫為實繳金額;出資方式與實際不符;財務數據未如實申報,甚至胡亂填報數據;企業未及時繳足或者挪用實收資本,未按照規定主動改正;企業公示中依據虛假編制或者明顯錯誤的財務報表,導致企業公示財務數據錯誤;填寫人員未向公司股東、法定代表人了解是否有對外擔保,隨意填寫,導致對外擔保未填寫或者公示錯誤;企業發生出資信息變化、股權轉讓或者行政許可取得、變更、延續,未按照要求在20個工作日內在“其他自行公示信息”中及時、正確公示等典型錯誤。
企業為什么沒有進行年報申報工作?
業內人士指出,應報而未報可基本總結為三種情況:一是企業方面自身疏忽,如在2015年11月才注冊申請的企業,自認為剛剛成立無需年報,實際上卻應報而未報;二是部分注冊后卻不經營或是注冊后已經暫停經營的“殼公司”,索性不愿去進行年報公示;三是非新設企業,對年報公示事項完全遺忘。
快法務工商達人金東暉提醒:
企業每年年初到6月30日期間,需要做工商年報公示,如果不申報,被工商抽查到后,將會被納入企業異常經營名錄,將會影響企業法人及股東的買房、買車。
現今上海執行的更徹底,企業員工都有被連帶的風險。房地產企業如果未年報,購房者也有無法辦理貸款。所以各大企業一定要重視年報申報工作。
但是,企業因為沒有公示年報信息被列入異常名錄后,并不會被“一棍子打死”,還可以通過補報年報信息修復自身信用。如果您的企業還沒有進行年報申報,現在還有補報的機會。
攻略:補報需要填寫《移除經營異常名錄申請表》,并將“申請表”和公司的章證及復印件一起遞交給市場監管科,之后工作人員會幫你開通限期整改的的權限,需要注意的是企業一定要在限期內補報并完成年報,接下來的流程就和正常申報方式一致了。關于申報的具體填報方法,可以參考下方的推薦文章,或者您也可以找快法務幫您解決年報的申報工作,省時省力又省心。
來源:快法務,版權聲明:轉載此文請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請附上出處(轉載自快法務)及本頁鏈接。未按照規范轉載者,快法務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