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今年說,大宇和唐人就“仙劍”的爭論、大神圈對網易的控訴等,可謂你方唱罷我方唱,到底造成這些 IP 手游糾紛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原 IP 多方授權 糾紛“禍及”被授權方
從 IP 改編熱潮興起后,不僅影視、游戲廠商熱衷于購買 IP 改編,原 IP 版權方(個人或集體)也樂意將手中的 IP 授權出去——不少版權糾紛的源頭就在于此:某 IP 向多家不同性質的公司不同程度地出售改編權,因此得到了游戲 A 、電影 B 、電視劇 C 等改編作品,而電影 B 、電視劇 C 又各自自成 IP ,向第三方授權改編手游 D ,或者跟手游 E 聯動——這產生了“一年有四個《盜墓筆記》”、“滿城盡是《鬼吹燈》”等年度“奇觀”。那么,多方授權會產生什么問題呢?
其一,IP 生 IP ,同一 IP 多方合法改編,衍生品層出不窮,容易混亂:以曝光率極高的《盜墓筆記》 IP 為例,去年初推出的卡牌手游《盜墓筆記》,而后又有網劇《盜墓筆記》、電影《盜墓筆記》以及前傳《老九門》,后三者又可以自成 IP ,繼續衍生手游。先出的作品在使用關鍵詞、累積玩家、曝光率等方面領先了一截,后來的電影(或者網劇)IP 手游上架,在關鍵詞優先排序上定然會形成競爭,強弱之分,一旦一方實際利益因此受損,以“游戲侵權”、“關鍵詞侵權”等為由提出訴訟,又可能是一場說不清道不明的官司。
其二,因為授權太多, IP 及關鍵詞重復度過高,一旦發生糾紛就容易波及合作的第三方。最近大神圈和網易游戲之間的因為《微微一笑很傾城》而起的矛盾就是其中一個案例。前者是獲得了小說作者顧漫的授權,開發小說衍生產品(包括游戲);后者旗下的“倩女幽魂”端手游是和作者授權推出的同名電視劇進行合作,互取資源,電視劇以《新倩女幽魂》為劇中游戲原型,而端手游里使用了“微微一笑很傾城”關鍵詞,及開啟“一笑傾城”的副本。
到了“微微一笑很傾城”系列作品開始宣時,關鍵詞的價值也水漲船高,同名手游才發現關鍵詞不僅自己在用,網易已經提前使用,不僅占了“影游聯動”的先機,連關鍵詞在蘋果商店的搜索當時也優先顯示網易的游戲,這對于準備上架的官方手游顯然很不利,因此對第三方提起訴訟也在預料之中。
現在在App Store搜索“微微一笑很傾城手游”的顯示結果
改編方二次授權模糊 打擦邊球搞“原創”
上面已經說到,原 IP 方授權改編后,改編作自成 IP ,也會二次授權推衍生品來經營這個新 IP ,這又會引發什么問題呢?那就要分以下兩種情況。
情況一:原 IP 方知曉、同意、授權甚至參與后衍生品的開發。這是二次授權最皆大歡喜的局面,原 IP 因為改編作在不同平臺的曝光,得到新活力;改編作借助原 IP 的號召力在舊粉絲群體里獲得認同。如仙俠類經典單機游戲“古劍奇譚”系列及同名電視劇、手游《古劍奇譚壹之莫忘初心》,可以說都借著電視劇的火熱,一時間備受不同平臺的用戶關注;大宇的經典 IP “仙劍奇俠傳”系列衍生的網劇《仙劍客棧》和同名手游也是如此,大宇甚至還聯合手游開發商共同宣傳,成功地把 IP 又炒熱了一次。
情況二:原 IP 方不知曉也無授權,改編作授權行為含糊不清,后衍生品打著擦邊球搞“原創”。這就比較讓原 IP 懵比,一旦爭起來那就是“三方會戰”的盛況——比如今年因為電視劇《仙劍五云之凡》而鬧翻的大宇和唐人:大宇將游戲《仙劍奇俠傳5》的改編權授予原本的“老搭檔”唐人,電視劇播出后,又有一款仙俠類手游《御劍情緣》出爐,不僅請了電視劇主演站臺代言,流程和情節還被粉絲扒出和《仙五》游戲極其相似。
后來,唐人撰文否認了自己和《御劍情緣》的授權關系,《御劍情緣》也以游戲細節的差異說明自己的原創性——如此情景,大宇到底該訴誰,唐人算不算違反合同,《御劍情緣》是否構成侵權,因為打著擦邊球,所以很難一錘定音。于是就有了最近的后續:大宇告唐人影視違反合約,擅自將《仙劍云之凡》授權改編和發行《御劍情緣》;而唐人和《御劍情緣》聯合訴大宇侵害名譽——到如今依舊一團亂麻。
模糊 IP 授權概念 正盜版說不清楚
除了國內 IP ,國外游戲 IP 進入國內后,即使存在官方代理商 A 和官方手游,也可能會在其他廠商 B 的游戲列表里看到原國外游戲的模仿手游。但為了避免爭端,廠商 B 往往會在游戲宣傳文案上花點心思,要么完全忽略原 IP ,把作品當做原創來宣傳;要么即使使用“官方”或“正版”等字眼來吸引玩家,也不直接言明游戲版權何來,模糊授權概念。
比如同樣是籃球手游、以 3V3 玩法為主的《街籃》和《街頭籃球》,看起來畫風和玩法都接近,而且都帶有“官方”、“正版”等關鍵字,看上去似乎都是授權作品,但《街頭籃球》的宣傳語是“正版官方手游”,還寫明是“韓國 Joycity 聯手推出的游戲”;而《街籃》則只是“官方正版手游”,再無其他文案補充說明,到底有沒有授權,就比較模糊了。
《街頭籃球》手游官網也特別突出了“正版官方手游”字樣
說了“官方”,卻沒有具體官方名稱;說了“正版”,也沒說授權來自何處,只看內容的玩家一般不會仔細留意文案細節,也就跟著混淆了——只是目前《街頭籃球》手游廠商和《街籃》廠商暫沒有因此而進行交涉和開戰。
除了以上三種直接涉及 IP 授權混亂而導致糾紛的原因,市面上更多的是為了蹭熱點而使用名 IP 作為標題、關鍵詞而被起訴的糾紛,比如持有“劍俠情緣”系列 IP 的西山居便以侵害了“劍俠”二字的商標權為由起訴手游《十年劍俠情懷版》;“仙劍”系列 IP 版權方大宇訴手游《仙劍俠客行》侵犯“仙劍”這一商標權,最近《精靈寶可夢 GO 》火了之后也“衍生”出的一大堆同樣采用 LBS 玩法的捉妖、捉鬼的 XX GO 手游,要是官方認真追究起來,對方當事人的席位估計都塞不下……
國產游戲事業看著是蒸蒸日上,卻總因 IP 版權混亂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真是山寨猝不及防,正版后知后覺,真真假假說不清,是是非非道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