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專利保護有什么新的改變和進步?
前些年,我國的專利權保護力度并不大。根據業內人士統計,以北京為例,樣本數據為2009年~2014年北京所有的專利侵權一審判決書共275份,其中,僅有8.2%的判賠案件判賠數額在50萬以上,68.8%的判賠案件判賠數額在10萬以下。(1)并且,專利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效果差,使我國一些創新型企業處境艱難。這些企業既難以從創新中獲利,也難以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
可見,加強專利的保護力度對促進社會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至關重要。我國政府已經提出了確定改革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的措施,保障和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近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實行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快速維權機制,加大侵權查處力度,明確提出了要提高法定賠償額上限。而且,今年12月2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就《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從專利維權的角度來說,《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主要的亮點在于:
第一、增加了對故意侵權行為的懲罰措施。
具體而言,修改草案第六十八條增加了如下規定:“對于故意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規模、損害后果等因素,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
第二、提高了法定賠償額度的上限。
具體而言,修改草案規定,若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人民法院可處以1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賠償。而現行法律對此項情形僅判定賠償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數額。可見,將法定賠償額度的上限提高至500萬。
第三、針對權利人舉證難這一問題給出相應解決措施。
具體來說,在草案中規定,人民法院認定侵犯專利權行為成立后,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可以認為,該草案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專利權人的舉證責任,更有利于專利權的保護。
(1)《近五年北京上海專利侵權案件一審判決比對分析|大數據》高榮英知產力2015.11.
事實上,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國內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出現了逐漸加強的趨勢。比較明顯的是,在互聯網領域,企業正在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通過專利訴訟來達到市場競爭策略的案件,近日也在中國上演。搜狗訴百度輸入法專利侵權案件,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產業專利侵權第一案。10月26日消息,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近日接到了搜狗公司提起的8項專利侵權訴訟請求,訴稱百度旗下的“百度輸入法”產品侵犯了由搜狗所享有的輸入法技術相關的專利,要求賠償總額高達人民幣8千萬元。搜狗方面表示,遭到侵權的專利不僅涉及諸如超級詞庫、智能組詞、云輸入等核心輸入功能,更涵蓋了智能刪除、候選展現等對用戶輸入行為有著重要影響的周邊服務。
之后,在11月23日,搜狗公司向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和上海高級人民法院提起9項專利侵權訴訟,并提出了1.8億元的賠償要求,創下了我國專利訴訟索賠的新紀錄。將搜狗兩次訴訟的求償金額相加,更是達到了2.6億元,這也正式宣告了我國專利訴訟邁入了億元時代。已是國際市場專利大戰常客的華為,其副總裁宋柳平去年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期望今后有上億元的訴訟判決在國內出現。或許宋柳平的期待會借由這期案件成真。
而將兩大知名互聯網公司因專利問題劍拔弩張,與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結合來看,其象征意義顯得更加明顯:長期以來,我國過分依賴充足的勞動力產生的人口紅利,客觀上造成了對于創新能力的需求不足,而相較于科研獲利,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獲利要容易得多,這也造成了我國主觀上的創新動力不足。但人口紅利的持續衰減,要求中國制造必須向中國創造改變,創新成為了中國經濟繼續前進的核心動力。只有通過強有力的專利保護,真正掃除創新主體的后顧之憂,才能使專利制度真正發揮激勵創新的作用,進而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保駕護航。搜狗訴百度輸入法專利侵權案件,無論最終判決是否構成侵權以及賠償的數額如何,必然對整個互聯網行業帶來重大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
大公司都怕專利出問題,創業的你更別小瞧專利,更多專利問題歡迎咨詢快法務知產顧問,讓你平穩創業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