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是專家,只是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么今天這個活動比較火爆,為什么過去一兩年時間像快法務這樣的公司能夠快速成長,其實都與整個創業的大環境是相關聯的。所以,每年到總結和新年開張的時候大家都想看一下數字,一方面看一下過去的一年是多么的火、多么的熱,另外也想了解一下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變化。所以,今天用比較短的時間給大家快速的回顧一下2015年。
我們用了兩個關鍵詞講2015年,“裂變”其實就像昨天的天氣和今天的天氣。昨天非常非常冷,今天雖然也是陽光天,但是也是非常刺骨的。但是,今天大家過來的路上會發現已經暖和了很多。其實正是這樣冷和暖和的交叉伴隨著2015年,所以我會圍繞各方面來講。當然,因為時間有限,重點會在第一塊和第二塊。
我們自己正好在做年度盤點,用的一個關鍵詞是“風口”下的“冰與火之歌”。“風口”就是講去年創業人在哪些領域進行創業,投資人在哪些領域進行投資,包括大公司在關注哪些新興的事情。所以,把2015年占比或者被提到最多的關鍵詞列了一下。第二冰與火,里面有非常多好的數字,當然里面也有非常多不太好的數字,尤其是天氣的驟變、驟降可能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我們可能就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進行延伸。
里面有幾個關鍵詞,第一、2015年每天新成立的公司和每天的投資事件。在全年過程中,平均每天的投資是超過平均每年設立的公司的。第二、可能二級市場對一級市場的延伸,就是大家在去年的6月份到7月份經歷了股市的過山車,可能到下半年發現新三板從上半年每天10家,到2015年10月份基本上每天有40家的朋友在新三板掛牌。第三、有一些地標性的是2015年非常出現的,一塊地標是創業投資的聚集地。二是傳統行業干的很多事情,和互聯網發生很多的融合。第四、估值和市值。這是本次數據的基礎。
從五塊講創業公司的情況,這是把過去五年創業公司的數量放上來,我想給大家講的不是里面具體的數字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講的是各種趨勢,會不會出現活躍的趨勢可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快法務從2014年成立到2015年12月份,他們把自己幫客戶所做的成立公司工商這一塊的數據拿下來,其實也會有一個趨勢,有的時候就是從這種趨勢當中去看,會不會有那么多新的創業者進入到這些領域。因為創業者成立公司的速度是這個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
第二塊是一個地圖,其實集中度一直都在下滑,比如在前三位的前兩年可能76%,73%,到2015年北上廣三個省份加起來可能70%。雖然都很高,但是這種集中度的趨勢可能在不斷的下滑。第二塊是前十位的地點,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其實還是一小波人做的一小波的事情,因為中國的地域是非常大的,前三位地點占了70%,前十位地點占了93%,夠可以看到在地點分布上面,其實互聯網還是在非常窄的一個地方。如果以后互聯網和很多很多結構在一起,其實地點上的分布會更加分散化一點。最后一塊是創業地標。我記得做2013和2014年盤點的時候沒有創業地標這種概念。但是,在2015年這些地點可能成為很多城市新的步行街。比如北京有創業大街和望京SOHO,在深圳有創業工廠,夢想小鎮。如果開的咖啡廳比創業人群更多,里面是不是有些不健康,是需要大家來去考量的。這里是一個創業公司所處的行業分布,因為這樣一個分布很重要的是與投資人投資的地點進行對比,創業的集中度其實是高度集中的,前五個行業幾乎可以占到所有公司數量的56.52%,然后我們把每個大行業里面的細分行業也進行了一些篩選。當然,因為時間所限,關于行業的分布不會成為今天分享的重點,還是會與大家講一下創業跟投資大的趨勢。
第三塊是一個升級進階的過程,這里的數字是這樣的。百分之百是IT桔子上面所有的公司,31%所有獲得投資的公司里面,現在仍然在初創期的三個階段。創業公司數量最多,投資公司的比例其實還是只有30%,并不是說所有的公司都能夠融到資。從初創期到最后的1%是融到資的進階,初創是天使和A輪,成長期是B輪和C輪,可以看到31%到4%是一個驟降,要進入B輪和后面的階段是非常殘酷的。成熟期是說D輪、E輪,包括所有被并購的公司,我們也把它放到了成熟期,因為他沒有進入下一個1%的上市環節。最后一個1%是獨立上市的公司,這里的上市包括了新三板,包括了A股、美股、港股,可能只有1%的比例。特別想給創業者分享的就是不管外面的公司數量多么多,融資多么多,我們要追求成功上的比例和節奏是從來不會發生變化的,就因為這個里面會非常殘酷,與這個殘酷相比,下一個就是死亡公墓,我們自己也在做關于死亡的一個盤點,但是比較多的媒體經常會借用IT桔子的數據做一些死亡數量的盤點。2015年我們做判斷的時候沒有重點講哪些公司關了,但是我們列了一些去年2015年非常集中的公司關閉的地方。因為很集中的地方出現了非常多的公司,然后又在去年的市場環境下面接二連三的出現了“關閉潮”,可能意味著這個領域是不是創業者可以做更多的探索,這是在死亡公墓這方面重點講的。
接下來是資本的裂變,因為資本比起創業可能就出現了更多更多的變化,這也是一個時間+數量的關系,過去的五年時間里面,平均每天發生的投資事件的變化,到2015年平均每天有12起,比前面80多個公司的數量是更快的,也到了一個新的拐點上面。其次是一個集中度,融資越多,公司越多,公司越多,融資越多,出現了一致性的偏見。在中一致性的偏見背后可能就有三個困惑出現了,這三個困惑相信不僅是擺在投資人面前,也是擺在每家公司面前的三個問題:第一、融資事件這么多,到底誰做的好?第二、如果融資的越來越多,節奏越來越快,通常公司是越來越沒有邊界,他想專注于一塊的業務,但是后來在資本的相互關聯下面,可能每家公司都沒有業務邊界。第三、融資能力正在成為一些公司的門檻,包括融資能力可能也在成為一個行業淘汰和競爭的門檻,這種門檻是不是合理的,可能也是需要大家來思考的。第三、輪次和金額的關系,前面100%到1%是全部的公司,這里的投資比例是獲得投資的構思,首先大的數字是估算出來的,不是精準的數字。2015年全年大概有500億美元的投資超過3200億元,相信真實的融資金額可能比3200億人民幣還要更高一些。第二、輪次的演變,在A輪以前的投資事件其實占到八成的比例,在2015年,到B輪就10%,意味著只有1/8的公司才有可能在融資結構上面進入到下一輪。第三、C輪,又少了1/3左右。最后一塊,2%是D輪,包括被并購的D輪的還有上市的公司。第三是估值,今年我們特意盤點了估值十億美元以上的,我們看到底有哪些標桿公司未來會成為中國互聯網新的標桿,但是只有60家,大家想象太多了,平均一周可能就會出現一家多這樣的公司。最后一個是融資結構的事情,2014年有兩家公司每年融資都有四輪,2015年仍然有兩家公司融資在四輪。2014年趣分期做消費金融,鼓勵學生消費,買東西給他提供資金上的支持。去年試產品,他也融了三輪,這樣的校園O2O同樣是讓學生去消費的。學生可能還沒有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消費人群,但是學生市場可能是未來一個很大的市場,就是校園驅動。在美國比如Facebook是由輟學的學生在校園里面創業,成為現在全球可能估值很高的企業。在中國這種公司有沒有可能成為很大的公司,可能都是值得懷疑的。2005年人人網這樣一家從校園社交人群起家,到2015年他們主營業務是什么?都值得大家去思考。第三、退出的事情,首先是一個并購的市場,300多起并購事件,披露的金額是超過2300億元,如果把2300億加上前面的3200億,大概有5500億,我們把5500億都認為是一級市場的公司,其實站在IT的立場我們重塑這個數字,我們特別希望有一天這個數字能夠發展到一萬億,因為在一萬億,可能在資金上面達到飽和度,資金達到飽和度之后,其實就是要去看這些公司的業績和流動性到底能夠做到什么樣子。其次,有非常多的大的并購事件,這里列了五起,都是行業的老大和老二。但是,并購和并購之間的主體是非常值得大家關心的,比如滴滴和快的是沒有上市的公司并購,58、趕集是一家上市,一家沒有上市,攜程、去哪兒是兩家上市公司之間發生的,最后,百合和世紀佳緣一家是港股,一家是美股。第二塊說的上市,沒有包括獨立的上市新三板,2015年有25家。第三、新三板三個數字,一塊是新三板上面掛牌公司總的數量,第二塊是總的市值2.46萬億其實還是比較小第三更重要的可能是一個節奏,上半年大概平均每天20家,第三季度平均每天有30家,第四季度平均每天40家,在這樣的節奏上,快速到了現在的5000多家。1月份前兩周,每天掛牌的數量仍然挺多。
重要的問題來了--流動性,估計這么多公司里面有1%的公司具有流動性,可能還有99%的公司未來是不是會成為大家借殼或者其他資本上面操作的行為就有待繼續的觀察。
最后一塊是一個私有化。中概股上面大概有60多家中國的公司,2015年有32家中概股收到了私有化的邀約,接近50%的比例。當然,到現在這些公司在私有化進程上面的節奏可能也是不一樣的,因為確實是一個非常非常復雜的資本方面的操作,而且正好碰到了全球的股災,因為整個二級市場,不管是中國還是海外,其實整個市場都是非常慘淡的。對于這些發布私有化要約的公司他們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動作可能都會值得大家關注。同時,進行私有化,其實是對公司格局發生特別大變化的一個操作。
最后一個是投資機構的變化。伴隨著創業合伙人,實際上投資人和投資機構也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就是一個老牌和新銳的機構可能在不斷的出現變革和洗牌。我們在這里會列三類。第一類,活躍的VC,然后會發現這些機構不管投的公司的數量還是在創業者當中的知名度都會集中在三家。其次,排在前20家的活躍機構,他們可能會投出所有的當中的10%,可以看到投資是非常集中的。第三、策略,對于VC而言的策略非常有意思,包括很多類,第一、這些機構不斷的向前移。第二、他們不斷在后項上面做非常多的延伸,比如他們會和券商去做一些并購或者做一些上市回歸的基金。第三、他們正在成為很多基金的LP,不僅僅包括天使,也包括后來獨立出去的很多新的基金。這里特別想講的是以上這些基金通過近乎壟斷的方式,從最早期的投資,甚至去投那些剛剛設立的基金,一直到后期的上市,全鏈條上面,其實他們自己的這種消化鏈條以后可能會越來越強大。
第二、活躍的天使。第一梯隊,然后在天使里面因為它比較分散,所以排在前20家的天使基金可能可以貢獻全行業的30%的投資。最后一塊是活躍天使的策略,主要是兩大類,第一類合投越來越明顯,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分散風險,另一方面就是找一些天使基金之間的結盟,比如說好幾家基金一起相互來投也是在成為一個趨勢。第二、他們在與VC結盟,進入到這些天使基金里面的公司,有些項目拿到了名校的入學證書一樣,如果后面的情況能夠真正啟動起來,大家可以想象可能在資本上面(因為我們是假設公司的業務發展很好),其實它在資本上面越往后面被投資人在不斷的去打通資本上面的流動節奏。
活躍VC和天使講完可以看到出現幾個關鍵詞,一塊是壟斷,一塊是形成他們的幾個生態鏈,但是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想這樣做。所以,非常多的新銳基金仍然在2015年不斷的出現,當然這些基金可能不僅有30多家,現在盤點下來大概有60到70家新的投資機構在2015年沉淀。其次,新的投資機構正在采取新的策略,比如說設定全民FA的機制,包括Carry的變革,包括他們搭建了數據團隊和技術團隊,最后就是可能專注于垂直領域的機構不斷出現,比如專注于金融、專注于旅游、專注于泛娛樂,專注于體育。
由于時間有限,熱點行業只能帶過,包括大公司的疆土,我最近正在做大公司的盤點,其實里面有一個關鍵詞就是創業公司數量再多,投資機構投的再熱鬧,放眼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疆土和版圖,一端很多很多,但是大家的市場份額可能仍然只有10%,或者30%,可能70%或者到90%的很多領域的市場份額可能仍然在這些大的巨頭里面,當然又包括了三座大山和三座小山。
獨角獸俱樂部。首先,看他們覆蓋的行業,可能主要在電商、金融和汽車領域。這三個領域可能也是過往發生投資越多,包括吸金能力最強的,他們占比超過52%。第二、他們的融資能力非常厲害,即便我們算的大數據非常多,但是這種數據是非常不平均的,絕大多數金額其實是被沖出來的公司所消化的。這60家公司最新一輪的融資,平均每家有接近4億美元,非常多大的數字還是被沖出來的構思所分享。第四、時間節奏,最短的一家公司花9個月的時間。第四、公司的屬性,把這60家公司拿出來看,可以發現和BAT有關系的占到50%。然后,意味著白手起家的公司想沖出來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最后,是一個一二級市場的對比,我們把中概股上面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數出來只有29家,這是二級市場中概股的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是一級市場里面只有20家。假設這些公司拋開被BAT“包養”或者收購,他們有獨立上市能力的公司有多少,如果沒有辦法成為互聯網創業的,現在應該叫第四極或者第五極,可能創業標桿的公司永遠被我們所追尋著。
這是一個估值飆升,估值飆升的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就是一家公司從成立的時間到拿到最新一輪,包括拿到十億人民幣的時間,用它的估值除以它成立的時間,算平均每個月這家公司估值的增速。可以發現245家公司平均下來每個月的平均估值2.06億,里面有兩個數字:一塊是它被足夠的平均化就不具有代表意義,因為平均每個月都能夠增加兩億,可能一家公司花兩個月就能到10億人民幣,但是,也不是這樣的,這樣的原因也是因為前面排在10%和1%的公司所帶來的。第二、時間節奏,這里的7、36、202分別是2013、2014、2015年它的估值到達的實力。2015年投資很火熱,很多人都覺得融錢很容易,另外,以前的公司在2015年他們獲取了市場上面絕大多數的金額。右邊的一個雷達圖是因為每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和節奏其實是不一樣的,但是因為要展開來講就更復雜了。
最后的一個總結,一塊是我們覺得現在的行業格局可能是在一個波浪線的雛形當中。也就是波浪線是比較正常的發現,因為波浪線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比如所有的創業公司在做的事情一端可能是消費不斷升級,也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很多領域出現了很多新的消費升級的機會,大家做這個領域的創業。其次,技術在驅動。也就是以前大家在外面所看的那些技術,包括過往被我們提了很多很多概念的技術,其實隨著時間不斷的積累,這些技術到現在它可以進入到商務化的步驟,這兩端正在刺激著現在非常非常多的創業構思在出現。其次一端是資本是很充裕的,也就是說,現在不是沒有錢大家不去投,資本還是非常充裕的,但是資金的流動性其實是慢慢會受到影響的,因為資本是逐利的,可能要看到很多機會才會涌進去。
第二、對于公司這一端,其實在座的主要都是創業公司,大家會發現如果你身邊所有公司都融到錢,你會發現,我們在招人,我們在競爭上可能會很殘酷,外面的人不知道哪些公司好,哪些公司差,所以說好的公司和好的創業者是很難凸顯的。其次,非常多優秀的公司都是經歷了很多個經濟周期的挑戰,沒有一家公司不會經歷挑戰就順理成章的成為領先者。
最后一塊拿三個關鍵詞作為總結。其實2016年的冬天還是非常冷的,還是希望很多公司都能夠以活下去作為自己在2016年最基礎的使命。其次,大家不要去為了活下去而去做短暫的讓公司做現金流的事情,還是要想自己當初成立這家公司的初心,是去解決社會上面什么樣的問題,想改變一些什么樣的東西,或者想在自己的初心所覆蓋的范圍里面做商業模式的探索,而不要為了活下去,一下子走到其他的方面去了。第三塊,雖然很艱難,天氣也很冷,但是還是希望大家不要丟失信心。因為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情是不可避的潮流,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這里有一個廣告的二維碼。
提問:我想問一下文總,現在大的局勢來看不是很樂觀,您對于宏觀形勢,中國創投行業的判定有一個什么樣的印象?
文飛翔:對,宏觀經濟,因為上周好像也剛發了中國的GDP增速,大概6.9%。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對中國GDP的增速數據是有一些質疑的。第二、大家正好看到了,不管是中國的股市還是國外,其實都在不斷的下降,可能意味著資本的融入性上面有一些疑問。第三、我們可以感受到身邊的很多傳統行業,除了互聯網行業以外很多行業可能都遇到一些問題。在這三者之上,宏觀局勢的影響大概就回到兩點,對于我們而言的機會在于為什么增速會放緩,包括遇到很多困難,其實很多創業公司要做的創業的方向可能就是大家要圍繞很多放緩的行業,因為那些行業可能是過往支撐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領域。以前可能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都是在很多虛擬經濟,接下來都在進入到實體經濟里面,一方面帶來很多創業的機會。第二、如果資本的融入性也在放緩。其實對于很多人而言,就意味著大家很難在資本上來的操作獲得發展,其實還是要解決前面關于GDP增速,關于傳統行業遇冷的問題。因為在這個問題當中找到了自己獲取商業上的伙伴,可能才有可能帶來二級市場上面,包括大家現在所看到的很多股市上的好轉。我覺得它是一個雙向的關系來去完整的說,假設要一句話總結,可能就是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提問:因為生活消費這些數據,B2B 2015年投資的趨向,以及2016年您有什么樣的判斷?這個比例在2015年有什么樣的變化趨勢,以及2016年的判斷。
文飛翔:B2B在2015年可能是少見的直線增長,就是假設融資是有角度,我覺得B2B里面的融資從1月份到12月份至少超過60度角,甚至超過70度角的一個增速,這個領域不管具體到電商這個領域,還是具體到企業服務的范疇里面,B2B都是2015年非常非常大的一個“風口”。但是,其實每條線上面估值很高的公司都出現了,比如鋼鐵、農業、生鮮電商、快消的配送,還有農業。這個時候帶來的第二個挑戰就是他們在業務的增速上面并沒有實現比如說60度角,甚至45度角的一個增長,就是資本上面的增速和業務上面的增速曲線是不一樣的。對2016年所帶來的問題就是B2B是未來非常非常大的一個機會,大家還記得阿里巴巴1999年剛成立的時候就在做B2B的事情,包括它的港股上市的公司也是B2B,但是后來B2C業務,包括金融業務超過B2B是冷下來的,去年阿里巴巴又重新在做B2B業務。其次,每條線上面估值10億人民幣以上的公司非常多,對他們而言2016年的挑戰可能在于兩個點:第一、B2B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去解決前面大家所看到的宏觀經濟的很多變化,就是有很多領域它遇到了問題,比如說鋼鐵領域,比如說塑料領域,比如說農業的一些領域。如果B2B的公司真的要解決這些問題,要和傳統行業非常深的進行變革,里面包括對流程的重新梳理、包括對里面的參與者重新的梳理、包括對商業模式,就是一個閉環的理念。各家所做的事情的一個重新梳理,如果這條線能夠走通暢,可能中國非常多的To B的行業都會迎來一個春天,但是如果B2B初創的這些公司對這個行業帶來的是一些價值的毀滅,或者大家沒有關心中間的核心價值的流動,只是在關注一些表面上想去做撮合,或者表面上把配送和物流做好,或者把供應鏈金融環節的東西做好,可能它對這個行業就會發現,這么多錢投下去,可能最終對這個行業沒有帶來很大的變化。這是B2B。
然后,對于新興的B2B公司而言,我覺得新興的B2B公司一般有幾種打法。第一、拼補貼、拼低價。第二、從很小的環節切入進去,但是把服務鏈做深,可能自己會更加傾向于把服務鏈條做深。也就是說,大家真的想做供應商和需求商都在里面出現,然后中間可能需要信息對稱,可能需要配送環節對稱,可能還需要圍繞這個過程當中做一些供應鏈相關的環節,但是現在出現的很多公司,其實還沒有把整個環節打的很通暢。總結下來就是行業是非常好的行業,因為它就是把握住了中國傳統行業的經濟面臨的很多問題。但是,難點在于很多的中國傳統行業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家要去做的時候這種難度會超過在消費品電商上面所面臨的很多的問題和很多的挑戰。謝謝!